找到相关内容128篇,用时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念佛之金玉良言

    极乐,全须打得一副全铁心肠,外不为六尘所染,内不为七情所锢;污泥中便有莲花出现也。  ——彭二林居士   须知起念即妄,念佛之念,亦妄非真,何以故?真如之性,本无念故。但因凡夫染念不停,不得已,故借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05553743.html
  • 开佛法本意,扬慈悲真髓——漫话佛教医学(1)

    心病还须心药医,唯有调和生理与心理的健康,才能真正迈向健康之道。  中医将病因分为内伤七情(喜、怒、忧、思、悲、恐、惊)与外感六淫(寒、暑、燥、热、湿、风);日本“汉方养生谈”亦分病因为内七情与外五邪(风、寒、暑、湿、饮食劳倦等)。七情被认为是生病的主因,因为“七情是五脏之主,喜和恐太过激烈,伤心;怒则伤肝;忧则伤肺;思则伤脾;惊悲则伤肾”。中医从内外因来谈疾病产生的原因,与佛经阐述者颇多相似之处。例如《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91459654.html
  • 佛教的拜忏疗法

    ,所以有喜怒哀乐爱恶欲七情,有生老病死四苦,有错误、犯过、跌倒、失意、挫败等等常情,所以不必诿过,而是该懂得发忏心。   从事心理治疗十三年多(从一九八三年二月至一九九六年四月)见过为数众多的“外遇”...

    游干桂居士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92459666.html
  • 大苏山-----禅心一片

    解释。最后还是当时的方丈居仁禅师水平高,对大家解释说:“我们出家人,皈依三宝,跳出三界外,不在五行中,七情尽,六欲绝,凡心本该无存。”此话一出,人们疑问顿消,从此就成为这个“错”字的最经典的解释。  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02859727.html
  • 心怎样才能清净

    欢喜,不受外境干扰,就自在了。  在日常生活中,对人、事、物用清净心,清净心是不用感情,心里确确实实没有七情五欲。七情:喜、怒、哀、乐、爱、恶、欲;五欲:财、色、名、食、睡。对人、事、物平等,没有分别心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65569428.html
  • 净元法师著:慧日集(第三辑)

    !  众生迷悟的分界点!  菩 萨  菩萨为何笑?因见众生离苦得安乐。  菩萨为何哭?因见众生沉沦难解脱。  菩萨七情与凡夫何所别?  凡夫七情皆由烦恼而生,劳形伤神。像陀螺一般打转,难以自在控制;如深陷漩涡,无力超拔。  菩萨兴慈运悲,表露七情,因此能随缘收放,一则发诸肺腑的真诚,一则不受七情牵累。所以金刚经说:“若菩萨有我相、人相、众生相、寿者相,即非菩萨。”  慈悲喜舍的心若无所住,便觉悟...

    净元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43370238.html
  • 宣化上人—百苦交煎

    烦所起。恨人就伤心,怨人就伤脾,恼人就伤肺,怒人就伤肝,烦人就伤肾。这四大不调,是由恨、怨、恼、怒、烦,及七情在作怪。或者喜太多,或恨太多,或哀痛太多,或恐惧太多,或欲太多,都能令四大不调,生出种种病...

    宣化上人

    论坛精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31576136.html
  • 简论佛学对中医药文化的影响

    。作为病因的烦恼包括七情致病的主要内容,造成人的性情偏颇,导致心身疾病。一般医生靠药物治疗,佛学医疾更多靠心,法眼识药,慈悲医病。《摩诃止观》中论述修习养性应具五缘、弃五盖、调五事。“具五缘”是指:持...

    曾祥丽 丁安伟 张宗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16510776903.html
  • 净土法门之金玉良言精要

    无事则默念阿弥陀佛,常在目前,便念念不忘;能如此者,其于净土决定往生。 ——王龙舒居士 子等归向极乐,全须打得一副全铁心肠,外不为六尘所染,内不为七情所锢;污泥中便有莲花出现也。 ——彭二林居士 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074180752.html
  • 虚云老和尚的理入、行入法门(下)

    四五)  为何虚老多次已入深山而又无法久住?虚老深知财色名食睡等五欲,“生出喜怒哀乐爱物欲七情七情又捆五欲,因此生死不了。”(注四六)虚老一生不近女色:弟子供养多而涓滴归公或用于修建道场,自己经常...

    勋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20268682.html